红色之旅访遵义,牢记历史争创优
----记应电系暑期红色之旅“寻访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山”
2011年7月30日星期六,迎着三伏的酷暑,晨曦,应电系支部成员就踏上了红色之旅第二程——寻访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山。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下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伟大转折性标志。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红旗路80号。1955年,在遵义会议会址建立了遵义会议纪念馆;1964年,毛泽东为纪念馆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会址是幢砖木结构、通体用灰砖砌成的两层楼房,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是贵州军阀、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楼房座北朝南,平面呈曲尺形,一楼有走廊,楼层四面有柱廊,面阔25.75米,进深16.95米,高12米,占地面积528平方米。据讲解员介绍,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经常在这里办公、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利前进的道路。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遵义会议陈列馆,看到了陈列在“红军政治部旧址”内红军当年留下的物品:宣传红军政策主张的《红星报》、书写在老百姓门板上的宣传标语、记录战绩的《战功表》、红军作战用过的步枪、手雷、草鞋、草帽。这些原物原件带领我们穿越历史回到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危急关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为了实行战略上的转移,率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长征开始后,随着红军作战多次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强烈要求改换领导人,改变军事路线。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通过真实的革命文物、翔实的历史照片、栩栩如生的雕塑和精辟的解说词,我们亲身感受了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遭遇重大挫折、党内出现严重错误、革命处于生死关头时,坚持真理的坚定信念、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蓬勃向上的革命朝气和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
参观完遵义会议会址后,我们参观了红军山。红军山烈士陵园由“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烈士之墓”、“红军坟”、“青松堂”、“翠柏园”、邓萍烈士牺牲情景雕塑、红军卫生员给穷人治病情景雕塑、钟伟剑烈士雕塑组成。“红军烈士纪念碑”是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而修造。整个碑高35米,碑上镌刻着1984年11月邓小平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的外部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一个大圆环,头像分别代表老红军、青年红军、赤卫队员和女红军,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圆环外壁上镶嵌着28颗闪光的星,寓意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的奋斗历程(1921--1949)和遵义会议永放光芒,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取得了全国政权。巍巍的红军山上,苍松翠柏、绿树成荫,天空湛蓝、紫气袅袅。站在红军山下,举目瞻仰,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英雄气概的四组花岗岩雕塑和汉白玉圆环浮雕群,环绕拱卫着高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顶端的金黄色镰刀锤头,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一切,令人油然升起肃穆和激昂之情!
在建党90周年之际,踏着先辈们的足迹,追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缅怀先烈们的光辉业绩,我们的心灵感受着震撼和洗礼。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率领全国劳苦大众追求幸福和解放的道路上艰苦奋斗、勇于开创、实事求是、追求真理,面对失败和挫折,勇于总结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实践,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用于革命实践的创举,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典范,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基础。今天,我们更要学习和发扬共产党先烈们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共产主义信仰,在各项社会主义事业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指引个人的发展,把个人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结合起来,踏实工作,兢兢业业,实事求是,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实施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确定未来一个时期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bwin必赢唯一官网的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