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纯青陶土作青瓷 胸有成竹妙笔绘青花——溪口古窑瓷厂调研简报

发布日期:2012-07-31来源:bwin必赢唯一官网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量:414

 7月29日,bwin必赢唯一官网赴龙泉社会实践团查田小队根据计划来到溪口古窑瓷厂这个规模不大的农家青瓷作坊,进行有关民间的青瓷烧制加工润色和出产营销的社会调研。
溪口青瓷古窑址始创于三国两晋,终于清代,运作时间长达一千六百年,是龙泉青瓷文化的发祥地,是浙江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溪口窑烧制的特色为黑胎青釉,胎薄釉厚、透明、裂纹如蝉翼,居四大名窑之首,美誉曰“铁骨”,享誉全国。溪口古窑瓷厂主余光平、周美珍夫妇已从事青瓷烧制四十年之久,致力于发扬传统青瓷艺术,烧制了许多哥、弟窑及其他有收藏价值的青瓷珍品。2010年出窑的作品“世博壶”与“世博杯”被龙泉市博物馆馆藏,这是对余先生制瓷艺术的充分肯定。
踏入半成品加工的场房,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土黄中泛着些许乳白色的陶坯,根据模具的不同样式分门别类地安置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周阿姨介绍说,这些都要经过跑角加工,绘以花色后完成烧制和上釉。虽然一眼望去所有半成品都大同小异,但不同的材质和温度会决定它们的成色和质量,乃至变成普通的“弟窑”还是纹满冰裂隙的“哥窑”。除此之外由于气温关系,烧制出的成品也会呈现青色或黄褐色等不同色泽。一墙之隔的青瓷室则陈列着余先生的一些作品,包括花瓶、瓷盘、瓷杯等工艺品,其中世博壶的姊妹作也占有一席之地,很是惹眼。据了解,这些作品虽然都有一定的价值和创意,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加以更广泛的推广。
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实践队伍前来溪口窑厂调研时正值为厂址搬迁后出窑的第一批青瓷绘花上色,几位来自杭州的艺术工作者应邀为余先生的这批作品细心修饰。来自浙江工人日报的吴编辑和省委党校的朱老师因为爱玩赏瓷器的缘故也随他们前来一亲青瓷艺术的芳泽。几位先生端坐砚前,笔蘸丹青,挥毫而书,很快让原本空白的陶坯变得富有生气:有的绘有盛放牡丹,饱含国色天香之美;有的画作写意山水,深谙高云野鹤之趣。许多件艺术品一蹴而就,姿态万千者不一而足。绘画结束后利用特殊的烧制手法可以使瓶身上的花饰凸出来,形成一种特别的韵致,再上以青釉就完成了一件作品。
我们在和周阿姨聊天时了解到,手工艺术与青瓷相结合从产业增值的角度来讲有很大的意义,甚至往往可以让瓷器的价值成倍增长。队员们也咨询了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营销手段,宣传渠道和设计创新等,希望可以为研究分析得到更多的要素,让调研更有价值,更有成效。